今天来聊一部票房大扑( pū)特扑的新片——
《脱缰者也》

之( zhī)前写片单的时候,这部电( diàn)影基本都在 8 月的推荐的( de)列表上。
原因很简单,导演( yǎn)曹保平。
拍过《烈日灼心》《狗( gǒu)十三》《追凶者也》。
上一部《涉( shè)过愤怒的海》,票房拿下了( le) 5.49 亿。
然而《脱缰者也》上映后( hòu)的票房成绩非常扑,据报( bào)上映 3 天票房还不到 700 万,预( yù)测内地总票房仅 1000 多万。
为( wèi)啥呢,当然跟宣发有大的( de)关系,很多人不知道这部( bù)电影。
但更多是争议,这电( diàn)影太疯了,疯到不适合正( zhèng)常人去看。

故事发生在上( shàng)世纪末的天津,藉由一桩( zhuāng)荒诞的绑架案,揭开一个( gè)家庭隐藏在亲情背后的( de)撕裂与创伤。
影片主角马( mǎ)飞由郭麒麟饰演,他背井( jǐng)离乡多年后重返故乡,不( bù)仅一事无成,还欠下高利( lì)贷。
此时,父亲去世留下的( de)老屋因拆迁获得 80 万元补( bǔ)偿款,这笔钱成了撕裂亲( qīn)情的导火索。
马家有三姐( jiě)弟,大姐疼爱弟弟却无力( lì)左右家庭决策,大姐夫刘( liú)亚津饰沉迷养鸽,不惜编( biān)造患癌谎言企图分得一( yī)杯羹;二姐马慧齐溪饰正( zhèng)与丈夫常远饰闹离婚,家( jiā)中矛盾重重,她对弟弟马( mǎ)飞心存愧疚却又不敢轻( qīng)易交出拆迁款,担心他再( zài)度误入歧途。
马飞为了还( hái)债,坚决要拿到这笔钱。

在( zài)得知外甥李嘉文在学校( xiào)犯错后,他趁机提出“假绑( bǎng)架”计划,企图以此向二姐( jiě)勒索 80 万元赎金。
这一荒诞( dàn)计划原本只是马飞走投( tóu)无路下的无奈之举,却因( yīn)帮手小六张本煜饰的介( jiè)入逐渐失控。
小六性格暴( bào)戾、行事极端,不仅真实伤( shāng)害了孩子,还引来黑帮成( chéng)员杨保全林雪饰的追债( zhài)队伍,甚至最终发展为警( jǐng)匪对峙的暴力场面。

电影( yǐng)通过多线叙事,逐渐揭示( shì)每个人物行为背后的动( dòng)机与历史。
马飞之所以成( chéng)为如今的模样,源于童年( nián)时被父亲误解的经历——他( tā)曾捡到一块金表却被诬( wū)陷为偷窃,父亲不听解释( shì),亲手将他送进少管所。
三( sān)年时光彻底割断了他与( yǔ)家庭的情感联结,也让他( tā)对父爱产生深深的怀疑( yí)。
成年后的马飞,既渴望得( dé)到家族的认可与补偿,又( yòu)无法摆脱内心的懦弱与( yǔ)自私。

他欠债不还、连累女( nǚ)友朦朦孙安可饰失去一( yī)只眼睛,甚至在绑架案中( zhōng)屡屡做出错误决定,进一( yī)步将所有人推向深渊。
小( xiǎo)六这一角色,则是原生家( jiā)庭暴力的另一个牺牲品( pǐn)。
电影在尾声透过他的自( zì)白揭示,他从小目睹父亲( qīn)家暴母亲,最终导致母亲( qīn)自杀,而他也在长大后以( yǐ)暴制暴,亲手杀死父亲。

他( tā)的存在,像是马飞命运的( de)另一种极端写照——同样被( bèi)父权摧毁,却选择了不同( tóng)的毁灭之路。
而女性角色( sè)在片中大多处于被动与( yǔ)牺牲的位置。
马飞的女友( yǒu)朦朦盲目相信爱情,即便( biàn)被牵连致盲、流产,仍选择( zé)原谅;二姐马慧外表强硬( yìng),内心却依旧被传统家庭( tíng)观念束缚,她扣下拆迁款( kuǎn)一方面是出于不信任,另( lìng)一方面也是希望以自己( jǐ)的方式“保护”弟弟。
这些女( nǚ)性形象虽然丰富了剧情( qíng)层次,却也因过于功能化( huà)的设定,引起部分观众的( de)不适。

影片的高潮发生在( zài)绑架案彻底失控之后。
小( xiǎo)六的真实面目彻底暴露( lù),他不仅威胁要伤害孩子( zi),还枪杀了杨保全,与警方( fāng)展开对峙。
马飞在最后关( guān)头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 cuò)误,拼命保护外甥,也在这( zhè)一过程中与自己的童年( nián)创伤达成某种程度的和( hé)解。
电影结局处理得颇具( jù)争议——马飞头部受创,智力( lì)退回到三岁阶段,仿佛唯( wéi)有这样,他才能真正找回( huí)失去的童年。
而家族成员( yuán)也在经历风波后彼此原( yuán)谅,拆迁款终于被合理分( fēn)配,每个人似乎都得到了( le)重新开始的机会。

《脱缰者( zhě)也》借助一桩荒诞的绑架( jià)事件,映射出中式家庭中( zhōng)普遍存在的沟通失效与( yǔ)情感错位。
父辈的沉默与( yǔ)权威、子辈的挣扎与反抗( kàng),不断在家族中重复上演( yǎn)。
电影试图讨论的,不仅是( shì)利益如何考验人性,更包( bāo)括“爱”为何常常以伤害的( de)形式出现。
马飞的父亲自( zì)认严格教育才能让孩子( zi)成才,二姐以为扣下钱款( kuǎn)是对弟弟的保护,但这些( xiē)所谓“为你好”的行为,反而( ér)将马飞推向了更深的深( shēn)渊。
影片在风格上明显偏( piān)向黑色喜剧,大量天津方( fāng)言的运用和本土演员的( de)加入,增强了地域色彩和( hé)市井气息。

但喜剧外壳下( xià),内核依旧是对人性与家( jiā)庭的深刻反思。
遗憾的是( shì),部分剧情推进依赖角色( sè)突然的极端行为,缺乏足( zú)够动机支撑,导致叙事略( lüè)显生硬。
而女性角色的工( gōng)具化处理,以及结局略显( xiǎn)仓促的“大团圆”,也在一定( dìng)程度上削弱了批判力度( dù)。
尽管如此,《脱缰者也》仍可( kě)被视为曹保平作者序列( liè)中一次重要的尝试。
它延( yán)续了《狗十三》《涉过愤怒的( de)海》中对“父权”结构的批判( pàn),却选择以更荒诞、更温和( hé)的方式呈现。
电影没有给( gěi)出明确的解决方案,而是( shì)借马飞的悲剧命运暗示( shì)——原生家庭带来的创伤或( huò)许无法真正愈合,除非时( shí)间倒流、除非记忆重置。
但( dàn)这终究只是一种寓言式( shì)的逃避。

真正值得思考的( de)是,如何在现实世界中避( bì)免这样的悲剧重复发生( shēng)。
当爱变成束缚,当亲情沦( lún)为利益博弈的筹码,每一( yī)个家庭成员都可能成为( wèi)“脱缰”的野马,最终伤及彼( bǐ)此,也无法找回那条回家( jiā)的路。